便利店聯姻電子商務 變身網上大賣場

台北網站建置
套版網頁設計
台北網站改版設計
台北RWD響應式網頁設計

深圳秋涼乍起,電子商務也迎來寒流,團購網站集體遇冷,網購產業經歷瞭一次生死考驗。就在這個節點,有深圳電商企業卻打起瞭社區便利店的主意,率先在深圳各大社區佈陣上千臺“網購智能終端機”,大推網絡購物+實體產業的新商業模式,對接互聯網與物聯網。按照其野心,未來全國將有20萬傢便利店形成戰略聯盟。那麼,電子商務與分散的社區便利店,如何才能找到共同的利益契合點?網購機概念能不能打開電商新的想象空間?這番動作,又能否完成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在慘烈博弈中的自我救贖?  社區店與網購聯姻,“百貨店”變身“萬貨店”  “淘寶都有線下代工店,網購平臺為什麼不能開進社區?”深圳六六五電子商務總經理張偉告訴南都記者,目前以深圳為試點,在深圳6區佈點瞭上千臺網購智能終端機。而按照其計劃,今年內將推出3萬臺,後年要推進全國300個城市,在20萬個社區設置20萬臺機器。  張偉對此解釋說,他提出瞭NAP(Network and physical)的概念,即“網絡與實體結合”,是通過線上查找,線上交易,線下支付的商業模式,其線上平臺是一個比價網站,匯集全國幾百傢B2C平臺的秒殺活動及上千個團購活動,而更為有效的則是線下平臺網購智能終端機。  記者在龍華的試點小區看到,這款網購機具備觸摸操作、人機對話、紅外掃描、二維碼掃描、RFID感知、金融支付、視頻語音傳輸等多種功能,廠傢將該機免費放置於經過評估篩選的社區便利店,用戶可自主在機器上進行操作,進行信息查詢、網絡購物、銀行卡支付、生活服務,讓社區便利店進入電子商務領域,變“百貨店”為“萬貨店”。  “便利店不僅賣日用品,還能賣服裝和彩電,你相信嗎?”張偉稱,引入網購機後,等於是在傳統的銷售網點上增加瞭數十萬款產品,同時增加瞭網店銷售和呼叫中心銷售兩種銷售方式,把實體小店鋪變成瞭空間大賣場,把網絡購物和實體產業連接起來,網購的諸多弊端也可以迎刃而解。  不會上網也能網購?中老年人成為電子商務拉攏對象  那麼,所謂的網購機能否為電子商務帶來瞭新的想象空間?據南都記者瞭解,目前網購群體主要集中在80後、90後,網購區域主要集中在少數一線城市。在不少人看來,網購很美,但一些群體卻無法邂逅,邂逅之後卻也不一定省心。  在一份互聯網行業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,中老年人、不發達地區的人群同樣有網購需求,隻是渠道的單一制約瞭購買力。在中國許多二、三線城市沒有完善的上網環境;流動人群在戶外時很難進行網購;中老年人購物求物美價廉,卻不懂電腦操作,更不會使用網銀支付寶他們均被擋在網購的大門之外。而當前網購市場發展不甚完善,監督缺乏有效的監管,虛假偽劣產品與釣魚網站的泛濫也讓網民對互聯網缺乏信任。  張偉對此進一步坦言,他希望把社區的中老年群體變成網購主體。在設置有機器的便利店裡,隻要用戶能夠識字,即使沒有電腦、沒有網購經驗的人,沒有網銀和支付寶也可以在網購機上購物,便利店是付款終端和物流終端。而網購機有傳統店鋪做擔保,在技術上設置多重保障,避免瞭釣魚網站的入侵。如用戶在購物時有什麼疑問,還可連接在線視頻call center系統,通過人機對話解決問題。  電子商務“嫁接”民生工程,整合力成最大考驗  對於這個首發自深圳的互聯網產業新模式,深圳信息行業協會秘書長陳一木告訴南都記者,這個模式在電子商務領域很新鮮很大膽,也是社區商傢所需要的。畢竟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品種流通。關鍵要看最後的運作效果,因為整個體系過於龐大,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。陳一木坦言,在內地個別城市,政府對於數量龐大的社區店有補貼政策,把它作為民生功能來做,給電子商務的參與創造瞭便利。目前深圳是企業主導為主,最後運作能否跟上還是回歸於企業本身。  “因此,這個模式能否運作成功還要經過多重考驗,包括管理、支付、物流配送、售後、廠商分成問題等能否全面整合成功,盈利模式也要清晰,作為互聯網平臺,你最終靠什麼維持利潤?”  在陳一木看來,深圳在互聯網產業創新不足,這個新的整合模式不僅是互聯網產業的一次重要試點,對於解決民生工程也有借鑒意義。  不過,南都記者留意到,有業內對該模式的融資推廣提出質疑:“一般情況下,公司向社會不確定對象融資,必須有金融監管部門的批準文件,所融資金必須有第三方托管。”南都記者走訪有關律師得到的回應是,“推廣商均為加盟者,不屬於企業面向社會的融資對象。”來自一些行業協會負責人也表示,這不是空中畫餅,而有社區店和商業模式。當然,任何投資都肯定會有風險。  傳統零售業觸網仍有阻力,兩條腿走路不容易  實際上,電子商務與傳統零售業的珠聯璧合,依然有著重重阻力。“1+1是否大於2,還是一道未知的算術題。在業內看來,電子商務從最初的低調潛行探索前進已經發展到現在的高調張揚。消費者的習慣已經被電子商務所改變,卻對電子商務愛恨不能;傳統行業轉型電子商務已是勢在必行,卻在轉型中屢屢碰壁。  根據2011年度中國特許經營投資景氣調查,零售企業普遍認為,人工成本和房租上漲是今年的最大難題,而拓展網上銷售渠道則是確保持續增長的主要手段。據觀察,一大批實體連鎖企業紛紛涉水電子商務,希望兩條腿走路,避免在競爭中面臨被淘汰的風險。  “盡管零售商都知道電子商務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,但兩者融合並不容易。”有互聯網行業人士告訴南都記者,開辟網絡零售業務相當於增開瞭一個獨立公司,其前期技術、營銷、後期營運服務等投入相當大;部分習慣網購的顧客正在形成線下看貨、線上采購、三傢比價的消費模式,對於線下門店有一定沖擊;每傢零售企業的各門店商品價格不完全一樣,而網上商品的價格是惟一的,容易與實體店價格形成沖突;還要解決好物流配送、網上支付等問題,這些不是每個傳統企業能夠承受的。  有市場人士一言蔽之:京東的快速崛起已經證明,制造商擋不住網購平臺低價銷貨的誘惑。低價網購平臺+遍地開花的實體店,將是電子商務進入“未來”的工具。  深圳透視  深圳電子商務模式創新仍不強  據記者觀察,早在2009年,深圳把扶持電子商務產業建立示范城市作為一項政策來執行,深圳將連續7年每年投入5億資金扶持互聯網產業和電商產業。借助深圳的土壤,一大批電子商務企業在這裡孕育紮根。不過,一位不願具名的政府人士坦言,在電子商務前40強企業中,業績最好的深圳企業排名在第38,可見深圳還有很長的路要趕。在業界看來,目前大多B2C平臺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可言。 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一哄而上的互聯網產業熱情。據深圳的一些協會透露,目前深圳已經建成的、在建和準備掛牌的互聯網或者電子商務產業園已經高達14個,而定位、管理模式和配套等問題依然沒有跟上節奏。在互聯網的大勢下,深圳有著有難以承受之重。  (南方都市報 盧亮)

source:http://tech.hexun.com/2011-09-22/133642657.html